2021年卫生健康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
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法治工作会议,总结回顾“十三五”时期卫生健康法治工作,研究谋划“十四五”时期卫生健康法治工作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科学统一、有机衔接的卫生健康法律体系逐步完善,中央层面先后制修订卫生健康领域法律11部、行政法规20部,制定、修订、废止部门规章65部;“放管服”改革成效明显,“证照分离”改革稳步推进,23项卫生健康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开展试点……
“‘十三五’时期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成效显著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、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指出,“十三五”时期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,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。
王建军表示,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疫情防控是2020年卫生健康法治工作的重要特点。”在疫情最吃劲的初期,经国务院批准,国家卫健委及时发布公告,将新冠肺炎依法纳入“乙类甲管”的法定传染病和检疫传染病,20多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决定,共同保障和促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。
法制审核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
清理规范性文件,成为不少地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抓手之一。
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蒋志强介绍说,2020年,重庆市卫健委组织清理了1997年以来原市卫生局、市人口计生委、市卫生计生委、市卫生健康委为主体印发的各类文件55813件,梳理527件,废止358件。
据介绍,在全面清理历史文件的同时,重庆卫健委还全面规范文件审核流程,设立“一文一号一码”管理规范,对规范性文件实行“从生到死”的“全流程、户口式”管理。并将全部行政权力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,涵盖9大类行政权力、四项权力清单和206项具体行政行为。
事实上,“十三五”以来,卫生健康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。王建军指出,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、公平竞争审查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核等各项制度得到确立,法制审核工作初步实现常态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。
“各地积极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,努力配齐配强专职人员,初步实现法制审核专职化、专业化的目标。”王建军认为,在审核过程中,坚持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审尽审、有错必纠等原则,努力把好“合法关”,有效防范和降低了行政风险。
为解决行政复议申请人陈述难、见面难、知情难和“案结事未了”的问题,重庆建立当事人见面制度、听证制度等,增强行政复议工作的“透明度”。蒋志强介绍说,重庆将行政负责人出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机制,对出庭率不达20%的区县卫健委、委属单位按件扣分,层层压实责任。
不只是重庆,北京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广西等地均在推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,不断推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。
王建军说,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了快捷高效化解行政争议的优势,卫健系统始终秉持有错必纠的办案原则,坚决纠正不当行政作为。对于医疗纠纷和社会办医许可等矛盾多发类案件、疫情防控和生育政策等信息公开等社会关注类案件,各地均能依法稳妥办理,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。
卫生健康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
“放管服”改革,在卫健系统同样有声有色。
2020年,浙江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,企业、群众就医、办事获得感、满意度全面提升。
据浙江省卫健委副主任俞新乐介绍,2020年,浙江卫健系统全面梳理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,对没有明确依据的事项一律取消,对该下放的事项坚决下放,省本级的15个许可事项,除2个涉及省级医疗卫生单位职能的事项外,其余13个事项全部下放,实现办事不出市、办事不出县。
同时,推行“精简材料”简单办,除保留4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材料外,对其余41项证明材料全部予以取消,证明材料取消比例达91%;推进“告知承诺”快捷办,对公共场所、放射诊疗许可、消毒产品许可、医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许可、社会办医乙类设备配置许可5个审批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。
此外,打造全生命周期“一件事”服务,浙江卫健委牵头全省“出生一件事”改革,参与20余项“一件事”改革。俞新乐透露,通过构建跨部门、多层次的业务联办模型,办事材料精简到1份、办理环节整合到1个、办理时间平均压缩到3天以内,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、预防接种证、出生落户、医保参保和社保卡申领等多部门事项一站高效联办。
记者注意到,为提升群众获得感,各地在优化服务上各显神通。广东41项卫生健康领域证照实现电子化,推动电子证照的“零跑动”办理和便利化应用;江西、辽宁推动婚育服务“一链办”,实现生育登记、出生医学证明、落户、参保、预防接种证等跨部门全程无证联办。
王建军指出,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以规范化、便利化为目标,以减证便民、跨省通办为抓手,将优化服务由行政审批向方便群众办事和医疗卫生服务延伸,不断提高群众办事和就医满意度。
坚持放管结合,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。稳步推进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积极推进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建设,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,强化信用监管和部门联合惩戒。
“过去的五年,卫生健康领域‘放管服’各项改革举措成效明显。”王建军说,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,对社会办医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,中医诊所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取消审批改为备案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得到快速发展,卫生健康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。
围绕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补短板强弱项
成绩虽然显著,但仍有不少差距。王建军举例说,比如卫生健康法律体系亟需完善,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任务艰巨;又如“放管服”改革取得的成绩与社会关切盼望存在差距。
而且要看到,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实践也对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,这需要及时将依法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,同时着眼长远、统筹谋划,慎终如始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,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。
王建军强调,做好今年法治建设工作、迈好“十四五”时期第一步,至关重要。要构建完备法律规范体系,围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,补短板,强弱项,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;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标准体系,发挥好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。
一方面,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。坚守法制审核底线,努力做到“应审尽审”。要坚决防止审核中的形式主义,绝不能把审核当成走过场、走程序,做“老好人”,甚至“送人情”;做好行政复议工作,加大纠错力度,把好复议答复、应诉答辩的“出口关”,坚决杜绝“案来就推、答复(辩)不审、案结不报、培训不讲”等问题。
另一方面,纵深推进卫生健康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。要持续深化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改革。要建立健全卫生健康监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,完善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、信用监管、“互联网+”监管、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。要创新包容审慎监管,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,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。
王建军指出,要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,确保年内如期实现申请生育登记、申请再生育审批、申请办理医疗广告审查等事项异地网上办理。要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,加强平台应用和互联互通。要持续改进窗口服务,普遍推行首问负责、一次告知、一窗受理、并联办理、限时办结等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