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每位公民可享同等优质法律服务
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每位公民可享同等优质法律服务
2015-11-30 来源:法制日报——法制网 作者:admin□法制网记者 周斌 文/图
刘多唐的水果店开张,他特地把第一篮水果送到上海市松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。此前,刘多唐在松江一家快递公司工作,后因公司搬迁发生劳资纠纷。刘多唐和同事到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,经协调,当天就拿到应得的工资和补偿。
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,对包括公共法律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作出全面规定,明确要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,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,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,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,政府不再直接承办。
近年来,全国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司法部《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,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,大力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,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,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所必需的法律服务,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。
健全网络法律服务均等化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面积超过7000平方公里,萨拉根牧业村是距县城最远的村之一,以前,村民遇到法律问题,都是骑马或摩托车去县城。今年年初,吉木乃县各乡镇、村均与律师、法律工作者签订法律顾问合同,实现村民不花钱、不出村就能解决法律问题。
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过程中,法律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、偏远地区始终是个难题。近年来,各地把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、城乡服务一体化摆在重要位置,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、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倾斜。
山东等省把法律服务纳入全省公共服务发展总体规划,广东、江苏太仓等地出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。各地通过推行“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”工作、打造“一小时(半小时)法律援助服务圈”、巩固和规范乡镇(街道)村(居)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种措施,努力使每位公民都能均等享受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。
从去年5月开始,广东全面推进“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”工作,强化人、财、物保障,目前,全省2.5万多个村(社区)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。仅今年上半年,就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1万人次,举办法制讲座2.5万多场次,调处矛盾纠纷2.2万宗。
甘肃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“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”活动,抽调法律工作者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法律、开展法律援助、提供法律咨询、弘扬法治精神。吉林省长春市在设立11家法律援助中心的基础上,在乡镇建立援助站185家,乡村、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1448个,实现全市法律援助全覆盖,无死角。
实践证明,律师队伍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。近年来,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采取组织规模较大、社会形象好的律师事务所到无律师县设分所,选派优秀律师到无律师县志愿执业等举措,一举解决174个县没有律师的问题,进一步健全了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网络。目前,我国律师年均承办法律援助36万余件,提供公益法律服务超230万件次。
拓展领域法律服务多样化
前几天,未成年人张某的父亲来到天津建嘉律师事务所,向承办张某抢劫案的法律援助律师表示感谢。法援律师针对被告人张某年幼无知、冲动犯罪、危害后果较轻等,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获法院采纳。最终,张某被判处缓刑。
今年以来,天津市河西区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,选拔辖区优秀律师组建未成年人保护队伍,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做到应援尽援,目前已受理此类法援案件18件。
近年来,各地根据司法部《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》等要求,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,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,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,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。
山西省近期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新法律援助条例(修订草案)明确,请求支付赡养费、抚养费、扶养费的等13类人申请法援免予经济审查。河北省提出适度放宽经济困难标准,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,逐步由现行的低保标准1.5倍调整为低收入标准。
截至今年9月,全国已有24个省份调整法律援助事项范围,19个省份调整经济困难标准。近年来,全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量年均增长达14.3%,2014年逾124万件。
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动公证、司法鉴定等行业开展公共法律服务。全国公证行业开展“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”实践活动,重庆、江苏、河南等地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公证公益服务月活动,为群众提供优质、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。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公证处开通绿色通道,今年以来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60多次、完成公证51件。
不少地方还积极创新服务形式,在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中心整合法治宣传、法援受理、人民调解、律师公证、社区矫正等一系列法律服务资源,采取窗口化、综合性、一站式模式,为群众提供多样化、全方位的法律服务。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今年8月底启动运行,1个月就办理法律援助、公证等各类案件60件,接待群众法律咨询200人次。
提升效率法律服务优质化
近日,外来务工人员小张通过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“海宁司法”,与对方当事人达成人民调解协议。小张说:“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预约了调解,没想到马上有司法所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我,还有那么多专家提供法律帮助,太给力了!”
据了解,“海宁司法”微信平台设有法律服务、法律知识、微门户三大版块,每个版块设若干法律服务栏目,如法律服务版块由“想调解”“求援助”“找律师”“办公证”“要鉴定”等栏目组成,网友点点手机屏幕就能预约想要的法律服务。
近年来,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加强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,开通网站、微博、微信,大力推广“12348”综合法律服务平台,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。
今年5月,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官方微信“中国普法”正式开通,至此,司法部法宣司“两微一端”平台全线开通。目前,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已普遍开通普法网站、微博、微信,北京市司法局新浪微博“北京普法”粉丝超过183万。
浙江杭州开通“公益律师快线”平台,居(村)民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到自己所在社区(村)驻点律师的联系方式,根据邻里纠纷、婚姻家庭等分门别类查找律师进行法律咨询。山东推广威海市威海卫公证处开发的公证网上服务平台,平台融合办证指南、网上咨询、网上预约以及网上申办等服务,群众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快捷、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。
“12348”诞生之初是法律援助咨询电话,如今,江苏、宁夏、吉林、内蒙古等地赋予“12348”新内涵,将其打造成集法律援助、律师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人民调解等服务于一体的司法行政综合服务平台。“12348,有事找司法”,已成为不少群众的口头禅。
江苏司法行政部门在全省13个地市全面建成“12348”网站,开发“12348”手机APP和微信平台。从今年8月1日起,江苏“12348”平台的服务时间由原来的“5×8小时”升级为“7×24小时”全天候服务。相关测评显示,群众对“12348”的满意率达99.33%。
法制网北京11月29日讯